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爱好者结缘老年书画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爱好者结缘老年书画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见到过哪些灵魂画家的作品?
默默的问一句“物欲横流的年代还有所谓的灵魂画家吗?”灵魂画家堪称艺术大师了,从古至今,艺术***都在古而不在今,所以“厚古薄今”是情有可原的,几千年来,艺术还是那个艺术,只是传承艺术的人对艺术的认知、艺术的价值观发生改变了,“因人废画”,
既然当今没有灵魂画家,那么我们就讨论古代的灵魂画家吧,由于国画注重“写意”,不强调个人的主观意识情绪,那么就不以个人的灵魂来解说了,而恰好油画注重“写实”,强调个人的主观或者客观情绪以及有所寓意,所以在油画艺术领域中不缺乏一些灵魂画家,
比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艺术***,他们的作品都是在反映当时整个西方的社会现象,在人们的宗教神学思想极其严重的情境下,艺术家们义无反顾的挑起了属于艺术家的责任重担,用艺术来提倡宣传“人文主义思想”的实在意义价值,
被称之为“欧洲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品描述的是上帝的儿子耶稣和十二门徒最后一次共进晚餐的情景,耶稣被出卖后感到无助的表情,十二门徒紧张、愤怒、恐慌的表情被艺术家描绘的入骨三分、淋漓尽致,
艺术家是在告诉人们耶稣就是宗教教皇神权者的象征,如今耶稣也被其门徒出卖而感到无助,寓意着西方宗教神学思想“有神论”将土崩瓦解,伟大而高尚的“人文主义思想”从此得到复兴,不得不让人为达芬奇的天才艺术天赋感到惊讶和敬佩,正因为这个灵魂画家,艺术的价值才得到了实现。
谢谢邀请。 中国不缺画家。缺少有灵魂的学者、有灵魂的画家。
由于经济的诱惑、传统艺术教育方式方法存在落后性,艺术观念自然跟着落后了。
我们的传统艺术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前人基础上教育、学习方式方法上。
上世纪黄宾虹先生,是一位学者研究型画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较大的突破,艺术理念也突破了前人理念。
落后的艺术理念,是初级有效训练期、积累修练期、创新期的障碍和绊脚石。
灵魂是看不见的,因为它没有具体的形。
灵魂是摸不着的,因为它没有实际的量。
灵魂是从话外音读出来的感觉,然,如果读者没有灵魂,不能用灵魂去读灵魂,灵魂还是虚无的。
山水是笔墨合成的,水墨形色,是画家思想情感的发泄,
画的灵魂,是作者把纸布作为他的思想载体,依托画面形式和笔墨语言内容故事,给观众的暗示。
作为一个油画喜好者,我见到过不少可以称之为“灵魂画家”的油画艺术***的作品,诸如达芬奇和他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和他的《最后的审判》、拉斐尔和他的《圣母子》、乔尔乔内和他的《沉睡的维纳斯》、提香和他的《田园合奏》、鲁本斯和他的《父与女》、德拉克罗瓦和他的《自由引导人民》、库尔贝和他的《碎石工》、安格尔和他的《泉》,等等等等,我甚至感觉画家好像不只是用笔更是用心才创作出这些经典感人的作品。
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灵魂画家”却是一位跟许多***画风都迴然不同的***,他的画既不同于古典主义写实那样精致或者唯美,也不同于印象主义那样色彩饱满,更不同于抽象主义那样造型奇特。他被称为西方绘画界的“另类”,他是“表现主义”写实油画***,他的画给人以“直击灵魂”的感觉。他就是被誉为英国现代最伟大画家的卢西安·弗洛伊德。
卢西安·弗洛伊德(1922一2011),出生于德国柏林,少时随家移居英国伦敦。二十世纪中后期,当抽象主义绘画风靡整个西方时,弗洛伊德执着地坚持自己的“表现主义”写实创作。他把自己关在画室里,似乎与外界隔绝,安心地“经营”着属于他自己的绘画世界。
弗洛伊德的作品大都谈不上“美”,甚至可以说“丑”,色彩也不十分讲究。但是他的作品却给人一种惊世骇俗的“震撼”和触动。弗洛伊德以他独有的审美理念和对艺术的理解,以他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来揭示和表现“一些病态的畸形的”社会现象。弗洛伊德说:“我不要人们注意色彩,我要的是生命的色彩”,“艺术表现的真实的丑也是一种美”。
弗洛伊德的一幅代表作《救济金的保管员》2007年在纽约嘉士德拍卖会上拍出了3300多万美元,成为在世画家单幅画作拍价最高的绘画作品。
想搞一个书画万里行,书画***与驴友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好***,行万里路,作千幅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拥抱万千。籍以书法抒发感情,提高书法水准。
首先联络各地书友,特别是在本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书友。建立通讯录,成立行万里路书法创作小组,推荐德高望重,且书法水准高的书友为组长,或者推荐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的人,为管理者。
有了组织后,开始***行程及地点。
本人2013年曾经在百度贴吧认识的书友,到河南汤阴岳飞的故乡,参加过书法艺术切磋友谊会。
参加者为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参加最远是深圳书友,最近的是河南郑州大学。我作为山东人,共有三人参加,东营,潍坊,青岛。还有内蒙,河北,加上河南本地人,共计三十多人,为了节省经济开支,大家住宿为经济型,吃住行为举办方出资。共计三天,最后一天为参观安阳市景观。每年我都是参加这种外地自发的书法笔会场合。一般是在省内。
对于万里行书法创作,应该说筹划好,为了积累经验,建议还是规模小一些,逐渐扩大范围。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是否aa制,还是由地点本地书友出资。
另外,是否相邀三五书人旅游,一边观赏自然境,一边书法创作切磋。也是很好的书画行万里。
建议文化城市行游,比如西安。
以上参考。
好主意!若成行定有大收获!
我所知的,[_a***_]先生带学生搞过类似活动。如今科技发展、交通便利,书画万里行,比过去更为可行!
若是画山水,一定不能错过北国的雄浑,南国的俊秀,边塞的旷远,水乡的旖旎……
若是画人物、花鸟,那万里行中的万种风土人情,更是要尽收笔底……
总之,书画万里行,要重在写生,要重在体察自然与世间的千般变化,万种不同。
因工作在身,虽不能与君结伴成行,然,心向往之。
宜兴除了紫砂艺术名人外还有哪些文化名人?
宜兴除了紫砂艺术名人外还有一些文化名人,介绍3位与读者分享。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江苏宜兴县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1917年,徐悲鸿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后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任教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等校。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代表作品有《愚公移山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
1953年9月26日因脑溢血病逝。按照他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书画名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蒋南翔(1913年9月7日—1988年5月3日),江苏宜兴人。1932年9月考入国立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秋入党,主编《清华周刊》和《北方青年》等进步刊物,传播进步思想。1935年,在“一二·九”运动中,起草了《清华大学救国会***》。1936年3月,任上海市学委江湾区区委书记,领导复旦、同济等大学的支部工作。同年秋,回北平任北方局直接领导的北平市学委书记。抗战时期,任北方局青委委员兼北方局宣传部干事,参与编辑党内刊物《斗争》。1938年初,任长江局青委委员,参加创立武汉青年救国团;1939年初,任南方局青委书记,1941年2月,奉命撤回延安,任中央青委宣传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任辽北分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长、市教育局长,东北局青委书记,哈尔滨青干校校长、东北局党报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49年在全国团代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副书记,后任书记处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高教部部长、党委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等职。
△徐庆平,1946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宜兴,国画***徐悲鸿儿子。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高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1年赴欧洲研究美术,巴黎大学美术学博士。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著有《奔腾尺幅间》《世界十大博物馆》《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光荣属于希腊》《徐悲鸿年表》等。译著有《莫奈》《卢浮宫美术馆》《现代绘画辞典》《外国美术简史》《西方艺术史》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爱好者结缘老年书画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爱好者结缘老年书画作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rtongyifu.com/post/2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