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词与名家书法对比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宋词与名家书法对比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苏东坡的书法观与米芾的书法观有何不同?二人谁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更大?
苏东坡和米芾,都是书法名家。但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苏东坡首先是文学家,然后才是书法家、画家。而米芾则主要的成就集中在书画领域。这就决定了两者之间在书法观上的差异。如果从对于后世的影响,无疑苏东坡要更强一些。他的豪放派诗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书法对于苏轼来说,只是其众多才华中的一种而已。一点浩然气,千秋快哉风。苏轼的用笔,如同他的诗歌一样,豪迈奔放,不拘一格。我们从他的《寒食帖》中可以看到,字的大小不一,心态各异,妙趣横生。他把写字作为一项好玩的事情来做。不光光写字如此,他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即便被贬,还发明了东坡肉,做一个吃货。
而米芾则专注书法技法的探究,并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的字雄浑纵逸,用笔凝厚,遒劲有力。从书法本身的专业上看,其实是要胜过苏东坡的。米芾擅长各种字体,包括篆、隶、楷、行、草等,有人说他是北宋书法第一人。
二人书法观最大的不同是:一提倡创新,一提倡复古。
苏轼十分注重书写的“自在”性,他说“心忘其手手忘笔,笔自落纸非我使”(《小篆般若心经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石苍舒醉墨堂》)、“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论书》),由他散见的书论可知,苏轼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书写状态。
米芾自谓学书心得为“集古字”,其在《海岳名言》中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可见米芾十分注重对古人的学习,他临写的古帖,几可乱真。今传王献之墨迹《中秋帖》,据说就是他的临本,形神精妙,出入晋人殿堂。
若论二人谁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更大,毫无疑问绝对是苏轼。
宋人书法直接唐代,而唐代又是书法史上的巅峰,各种书体都得到充分发展,名家碑帖数不胜数。正如唐诗,后人无法望其项背。在如此情况下,宋人想要在书法上取得成就极为困难。好在苏轼另辟蹊径,高举“尚意”(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大旗,引领黄米打造宋代独有的“尚意”书风。
此处需要指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是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帖》中所说的一段著名书论。
苏轼的成就是双方面的,他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引领了宋代“尚意”书风。其《黄州寒食诗帖》被评为“天下第三行书”,成为行书界王羲之和颜真卿之外的又一巨擘,他的影响可见一斑。
我认为米芾的贡献要大得多,米的字多于变化,集先朝历代书法大成者,而苏轼的字虽然也很美,但他远没有米芾刻意去攻研程度大,因此字的风格达不到米的那种自如灵动的境界。这也许与他多功诗文有关。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散文、诗词、绘画都有极深的造诣,其书法更是位列“宋四家”之首,历来备受称誉。“宋四家”中除了才华横溢的苏轼之外,还有雄放奇肆的黄庭坚、八面出锋的米芾,以及蔡襄,“苏黄米蔡”宋四家的书法观都存在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那么苏轼的书法观与米芾的书法观有何不同呢?二人谁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更大?首先,苏轼书法力求创新,(创新就是苏轼所推崇的书法观)并且重视天然之美、字外功夫,把“意”放在书法的中心地位,他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苏轼还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苏轼书法以“二王”风姿妩媚为基础,兼融汉碑之宽厚,魏碑之刚健,其书广泛汲取前人营养,有颜真卿的丰雄,李邕的豪纵,杨凝式的任意,柳公权的清劲;在书法理论上,苏轼徭调“意”和“韵”,不拘古法,力求创新,作品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大文学家、大书法家的深厚素养。
其次,米芾的书法观是强调“得笔”,就是执笔和运笔,要能提能按,能往能收,米芾天资高迈,为人狂放,又称“米颠”,其书法以笔势为最具特点,就像黄庭坚所称:“如快剑入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扎。书家笔势,亦穷于此。”苏轼称赞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苏轼都自叹不如米芾啊,
但不管如何,“苏黄米蔡”宋四家的书法观都是强调抒情和主观表现,“宋人尚意”,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至于苏轼、米芾两人谁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更大,只能这么说,“自成一家”者各有各的成就,后世书法不管是取法苏轼,还是取法米芾,都可得之精髓。
古代人的书法与诗词为什么感觉现代人很难超越?而江湖丑书犯滥?
因为古代书法家、诗人等等,这跟所处的环境有关,古代的人的思想很单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所以能出大家、大师。而现代的环境,艺术家们成功了,由于利益的得舍,再想提升,就很难了。而江湖丑书价格低,放在家里也能撑面子,反正懂的欣赏的也不多。而真正艺术家的作品,不但价格太贵,而且还难买到,所以丑书泛滥……
你这其实是三个问题
1.古人书法现代人难以超越
2.古人诗词现代人难以超越
3.江湖丑书为何泛滥
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1.现代人书写方式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从钢笔圆珠笔中性笔直到现在的电脑键盘和手机键盘
用进废退在这个领域同样成立
2.现代人虽然普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但相应要学习的科目也很多
白话文的绝对泛滥,白话文是逻辑结构,古诗词及书法是场景结构,追求神韵。
书法一个是平时少用,古代是必用。一个是文化架构引导方面,西学东进,西方的思维练也练不好中国的书法。同样中国的书法讲究的是传神和意会。
古代的诗词和书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高峰,尤其是唐诗宋词元曲[_a***_]***的文学作品,是经过千年的积淀形成的。
而书法作品也是这样的,每一个书法家都是经过文化熏陶底蕴的传承才成就一个伟大的书法家和一幅幅伟大的书法作品,现在有些人写一写丑书掩人耳目,扰乱视听,是不能长久的,因为作为真艺术和***艺术是完全能分别出来的,他需要时代的大浪淘沙。而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的诗人作品,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经过大浪淘沙而沉淀出来的精品。
时代和历史终究是认真的,他一定会把那些不能经过考验的***的艺术,***的艺术家,***的书法家淘汰下去,终究会现出自己的原型。任何鱼目混珠,蒙混过关的想法都是愚昧的,也是可耻的。
苏轼和米芾,到底谁的书法更厉害?
首先,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苏轼和米芾书法的各自优胜之处,再来根据各自的优势多少具体对比谁的书法更好一些。(我说的是更好一些,并不是谁能超越谁更多)
苏轼与米芾的各方面对比如下:
米芾是宋四家之一,年龄小于苏轼,成名晚于苏轼,但是根据后世的品评,很多人都比较推崇米芾。究其原因就是米芾是一位书法艺术创作大家,他钟爱魏晋书法的神韵,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套创新的经验。这些经验是他日后对书法创作应用到的最好的艺术创作源泉。所以说,他在对书学理论以及审美批评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他区别于苏轼和其他宋朝书法家的地方。(当然我说的是创作理论这一块,他基本的书学思想还是与苏黄类似的,有相同点,都已书法为人生乐事,书法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维的***,才会大放异彩)所以说,在创作感上,米芾无论是理论经验还是创作水准,是高于苏轼的。
米芾在书法笔法方面曾经提出过“八面具备”的主张,具体是说书法笔势要八面都有情态的表述(这个情态表述说的也是创作感,这是米芾比较擅长的地方),包括笔画的长短、粗细、轻重以及笔势的动静,布白疏密等因素,要求必须变化生动,富有情趣,这种说法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那个时代,米芾以笔法取胜与其他书家,用笔变化莫测,极尽了笔锋的变化,善于使用笔锋和随时调整笔锋成了米芾笔法丰富的一个关键点。这也是他在创作上取得成就的基础,更是被后人认可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标准的文人或者士大夫应该具备的基础就是诗词、书画,这些最基本的要求。这些基本的要求,能够完美体现的,在宋四家里可能也就是苏东坡了,苏东坡的文学造诣在北宋是一流的,经典诗词流传后世的很多,苏东坡的画也是很著名的,虽然流传下来的不多,只有三幅,所以才显得更加珍贵,至于书法,闻名天下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就是出自苏轼之手。
这幅作品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整篇风格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由此可见,苏轼的书法综合水准并不在米芾之下。且诗词与绘画成就均高于米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词与名家书法对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词与名家书法对比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rtongyifu.com/post/29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