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丹阳书画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丹阳书画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丹阳绘画馆介绍?
丹阳绘画馆是丹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下属事业单位。场馆坐落于丹阳市新桥西路,建筑为灰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风格。丹阳市美术馆(正则画院)集文化研究、展览交流、公共教育多功能于一体,面积约1000平方米,展厅使用面积500平方米,与三吕故居作为一个整体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丹阳市美术馆前身为创办于1982年的丹阳正则画院,成立以来,广泛开展书画研究和文化交流活动。三十多年来,共举办书画展览300余次,书画讲座、公共教育培训活动100余次,常年举办迎春书画展、“三·八妇女节”书画展等品牌展览活动。其中,曾举办“纪念吕凤子诞辰100周年书画展览”、“吕凤子书画研讨会”等全国大型活动,以及江苏省中青年书法展览等,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文化建设。同时,本着文化惠民的原则,连续十余年举办义务写春联活动,举办送展览进学校、社区、企业等品牌活动。
馆内现有书画藏品290余件,有吕凤子、林散之、程十发等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并出版有《正则画院作品集》、《丹阳市美术馆书画收藏精品集》等画册十余种。
米芾书法作品有哪些?
米芾詩書畫书自成一家,枯木竹石,獨創的“米家山水”独具风格特点。
米芾在书法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初始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蜀素帖》《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米芾的代表作有《珊瑚帖》、《彦和帖》、《张都大帖》、《参政帖》、《论草书帖》、《张季明帖》、《叔晦帖》、《乡石帖》、《伯充帖》、《三吴帖》、《箧中帖》、《竹前槐后诗帖》、《临沂使君帖》、《清和帖》等,书法长卷有《苕溪诗》、《蜀素帖》、《吴江舟中诗》、《虹县旧题》、《研山铭卷》等。
其中《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所写,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他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诗,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山人等。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是“宋四书家”之一。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有诗称其曰:“衣冠唐制度,人物晋风流”。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宋代书法家讲求意趣和个性,而米芾在这方面尤其突出,是北宋四大家的杰出代表。
米芾学书经历了由唐入晋的过程。他受五位唐人书法的影响最深: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沈传师、段季展。米芾大字学段季展,“独有四面”、“刷字”也许来源于此。米芾后来听从苏东坡的意见,转学晋人书法,米芾对二王评价颇高。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以后,他开始寻访晋人法帖,只一年就得到了王献之的《中秋帖》。大令帖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得王献之“天真超越”“自然朴野”的风格精髓,用笔沉着痛快,但生性不羁的米芾并不满足于二王,早在绍圣年间就喊出了“老厌奴书不换鹅”,“一洗二王恶札”。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在元祐三年书写的《苕溪帖》、《蜀素帖》写于一个半月之内,风格却有较大的差异,书风还没有完全走出集古字的门槛。大概在五十岁以后,“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以为主”,这时才最后完成了自己风格的确立。董其昌评其书曰:“如禅家悟后,拆肉还母,拆骨还父,呵佛笃祖,面目非故”。定型后的书法面目,由于米芾过于不羁,一味好“势”,这“势”固是优点,但同时又成了他的缺陷。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强调“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他主张执笔要轻,反复强调“得笔”的重要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丹阳书画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丹阳书画作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rtongyifu.com/post/3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