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名家书法讲堂第十四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名家书法讲堂第十四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有人说,学习草书必临《十七帖》,请问该如何临习十七帖?
《十七帖》是王羲之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汇编,书写时间前后长达十四年,书体基本一致,为典型的今草。
而今草是相对于章草而言,是基于章草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王羲之正是把今草发展推向高峰的人,所以这卷历时十四年的王羲之今草信札汇编,就显得尤为重要,他是研究王羲之草书发展的重要资料。 也是草书学习重要的范本。
后世对《十七帖》评价都颇高。说“此帖逸少书中龙也”,也有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中流出者。”意思是说《十七帖》笔意从容,不拘泥于法度,乃是自然流露,充斥着天然美。
因为《十七帖》是今草作品,而今草又是从章法演变而来,所以在临习《十七帖》的时候,我建议可以先学习一下章草的作品,了解书体发展的来龙去脉,了解笔画的演变发展,更有利于《十七帖》的临习。
既然《十七帖》是今草作品,那么临习时,就要准确把握今草的书法特点。
第一,减少了章草中带有隶意的笔画,用圆转代替了方折。
第二,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形断意连,气息贯通。
第三,打破了字字独立的结构,出现了少数字的连写。
根据个人临帖体验感受,十七帖,学草书的典范。初学者,应该学习其草书符,学其连贯之气,还是有困难,王羲之的笔画都是追求流便状,换言之就是随心而动,自然而然,具有法外之妙。
因此练习其草符,对鉴赏识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同时在习书过程潜移默化中理解用笔规律。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有一定具备草书基础者,研读临帖过程,会感悟多一些。初学草书,只有学其形,尔后慢慢领悟十七帖的畅然态。
如何临帖,这个问题,也很难总结归纳,一般是结体与笔画的体验领悟。按照王羲之手札书写的随意性,去理解。书写时候应该大胆尝试书写速度要快,若是慢慢一笔一笔写来,不会出现十七帖的顺畅状貌。
另外写几遍后,把原帖翻译识读,背诵过后,背临十七帖,然后进行对照。观察自己笔意与十七帖笔意的差别。只有坚持不懈临池,定会找到学习十七帖的特征。
唯有习练。方有真知,一万个说辞不如躬身亲笔。
迷信巧之方法,只会邯郸学步,因而本人学十七帖,注重习练,后来得其笔味少许。并且兴趣有所增加。
随着时间推移,再临十七帖,感知笔画渐行渐入其境。
《十七帖》是李世民收集王羲之信札汇集而成,可谓是王字荟萃,加上其中字数过千,有助于学习者尽可能多的掌握草法,故历来是学习草书的首选法帖。
一、《十七帖》的特点
1、用笔上,提按顿挫明显,方起方折,呈现出断金切玉之力。起笔藏露锋兼施,出锋畅,收笔果断,点画间多以意连,提按方折用笔明 显,笔速不徐不疾,中速行使。
2、结体上,布白自然,法度严谨。字间点画少映带,跳动变化小,没 有大起大落之笔,在欹正穿插中求平衡,给人以恬静适意之美。
3、章法上,气势通畅,节奏感强。《十七帖》是以信札汇集而成,故章法上顺势结字,上承下接,前后协调,在节奏、韵律中抒发作者的情感。
二、《十七帖》临习要点
1、注意方笔的提、按,起笔侧锋逆入后调转笔锋中锋行使,方折笔时 要重按侧锋快行,快提笔。行笔时要注意 速的疾迟。上字末笔与下字首笔呼应或相牵,或若断若连的处理都要恰到好处。
2、一篇一篇地临习。临写时可先选一篇,认真揣摩,从用笔、结字、章法,反复临帖,做到不仅能临似,还要把字形、章法熟记在心,这样一篇一篇临习,字形、章法自然在心里形成印象,在作品创作时就能应用自如。
3、熟记草法。学习草书不同于其它书体,草书***用了大量的化繁为简的书写方法,把偏旁部首用一种符号来代替,所以, 临写时要写好各个字的草法,不能随心所欲纵情挥洒。
4、体会风格。《十七帖》的书写心态是不急、 不躁、不狂、不怪,是一种平静又充满***的状态,临写时应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艺术感染力如何?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自身的精神气质、书写时的情感、笔墨章法和文章的文意结合起来,使作品有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了书法艺术的高峰。
在结构上,宽博舒朗,精神内聚。
在行气上,自然和谐。
在节奏上,有的字特大特粗,有多处涂改,虚实大小对比强烈,大量渴笔的运用,表现了他悲愤激越的心情。
颜真卿(709一785),不仅楷书成就高,行书上也具有很高造诣。有朴拙厚重,大气磅礴之感。《祭侄文稿》墨迹白麻纸本,全文共25行,234字。该帖是稿本,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是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局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名家书法讲堂第十四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名家书法讲堂第十四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rtongyifu.com/post/4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