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董其昌书画作品真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董其昌书画作品真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著名品书法作品?
著名的书法作品,首推《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接下来是《祭侄文稿》和《寒食帖》;要论楷书,则有《多宝塔碑》《九成宫醴泉铭》《琴赋》《灵飞经》;论隶书,则是《乙瑛碑》《曹全碑》。
前面说的都是古人作品。现代人作品有田英璋、孙过庭。当然也有启功,欧阳中石、周慧珺、洪丕谟、赖少其、胡问遂、林散之、沈鹏、孙伯翔等名家书法作品
董其昌的这幅山水画是否是真迹?
但是还是要实话实说,这幅不是真迹。原因有很多,简单说一下。
提拔不对,上面没有董其昌的印记
少钤印,作为文人画的中兴之人,他的文人画是很好的风格作品。在这里放几副董其昌的作品,方便你观看。
这幅画的确是仿董其昌风格,但笔墨水平太差,笔力不够,皴擦太乱,染的不得法,書法更差,从用纸看无疑是现代人用现代生宣画的,尽管中国宣纸历史很久,但过去不会用生宣直接作画,生宣还需进行加工,添料,碾压,纸质紧密,不像现代那样渗化,董其昌画画多用加工过的玉版宣,而这幅画一看就是用现代普通宣纸画的。今年初,上博办董其昌大展,两次去看展,见到近百件董氏真迹,对其笔墨特点有些了解,所以,这幅画一看,就觉得是一幅製作低劣的仿品。
如何评价董其昌的书法?
最近,上海博物馆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引起了董其昌热。展览规模宏大,集海内外博物馆藏品百余件,包括董其昌收藏的字画及他本人的书画精品,是学习董其昌书画艺术的好机会。看懂这个展览,应先知道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和风格特点。
董其昌,上海松江(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人称“董华亭”,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
他的书法,由于清康熙帝的推崇,享誉极高。
他早年学颜真卿、虞思南,后转学于魏晋“二王”诸家,邢侗说他“大有李邕、徐浩风”,行书受米芾影响,并主张以画理和禅意入书法。他在《论用笔》中讲“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主张“欹侧多姿”,反对“布置均匀”,有意指向赵孟頫,并一生将赵孟頫作为竞争对手,他曾说“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说“而子昂之熟,又不如吾有秀润之气。”
董其昌在书论中提到“古淡”,崇尚晋人潇洒自然的意韵,他以为,“古淡”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追求自然天真的艺术情怀,所以他把颜真卿的《争座位帖》和怀素的狂草《自叙帖》都以“平淡天真”评价之。故他的书风力争与赵孟頫拉开距离,形成他所追求的“自然潇洒,平淡天真”之风格。如图一、二,为董其昌 草书作品,这也是他书法的典型特征。他的这一书风及艺术观,对当时乃至后世影响极大。
董其昌的“巧丽”和“古淡”之风,为明代树立了优雅文人士大夫风向标,开创了他的书法风貌,但并不能算是创新,他功力远不如赵孟頫,尤其是写大字,暴露了腕力不足,如图三的五言诗联。不仅点画线条弱,笔法不够精到,结体过于松散,而且他所追求的流丽恣媚风格,也没能脱离赵的体系,故到晚年他承认赵不可及,对赵推崇备至。“余年十八岁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赵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
对学古不足,而被人误认为是自成面目的远不止董其昌一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董其昌书画作品真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董其昌书画作品真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rtongyifu.com/post/6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