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杨风书画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杨风书画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都练颜体楷书,***都能写出极似颜体的字,那还有哪些意义呢?你怎么看?
首先,提问者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提问者在仔细地揣摩书法,这种精神是现在大多数普通大众身上见不到的[玫瑰][玫瑰]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如果***都练颜楷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虽然我就是学颜鲁公的,从楷书《勤礼碑》到行草《裴将军诗》《祭侄文稿》。但是毕竟楷书的书体很多除了颜柳欧赵还有褚河南、虞世南、钟繇、魏楷等,我们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进行学习;然后就是***都写的极像这个问题,现在普遍没接触过书法的大众学习书法都是仅仅追求横平竖直写得规范认得出来以及看上去和所临摹的写的像,这种眼光呢着实比较低。我们要是真的想学好书法就算你只学楷书,那么除了追求临的像之外还要揣摩每个字的笔法,墨法以及整篇字的章法以及经过不断磨合后追求不仅形似还要神似。就拿颜鲁公的楷字来说吧,初学时我们往往只想要写得像,但你停一段时间不写之后来看,你会觉得你之前写得根本不像,那是因为神不似,当你静下来细细品味你会发现颜鲁公的字笔笔雄***厚遒劲有力。也就是对这种字体有了自己的见解入了帖还要出帖,这才算是学习书法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这就是我个人的看法,还请各位高手指教
这个不用担心。
有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
五代杨凝式学王羲之是最得法的,他的《韭花帖》被称为天下第五行书。黄庭坚曾经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来赞扬他:“俗书只识《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山谷集》卷二十八《题杨凝式书》)诗中“杨风(疯)子”就是杨凝式,因为他曾经为避祸装疯(也有说因为他行为放纵怪诞)。这首诗说很多学王羲之的人都是只学到皮毛,没有学到王羲之骨子里的东西,而杨凝式学王得法,下笔便有王字的精髓神韵。
看看配图,比较一下杨凝式和王羲之的字,字形如你所说的“极似”吗?更值得你思考的是,杨凝式也学颜真卿,可你从他的字找得出颜字的影子吗?更有意思的是,杨凝式也学欧阳询,可他的字可不像二田那么像欧字!
再就是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直接间接学王羲之的,包括颜真卿(颜真卿初学褚遂良,褚遂良学王羲之),可没有一个的字会被误认为是王羲之的字。
同样,学颜真卿的人也多,学颜的人的字却并没有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谭延闿是谭延闿,华士奎是华士奎,舒同是舒同……
颜真卿书法非常丰富,他一生不断进取,被誉为“一碑一帖一风格” ,所以,学颜,有不同的层次和风格。
这里还有一个从入帖到出帖的问题 ,学某体停留于模仿得像,实际上并没有学到手。颜柳欧赵,学颜要出帖最难。
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学颜体学的是笔法结体行气章法和精气神、审美观,不是学字形,字形只是个形而下的初级阶段。
中国书法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就是因为他的丰富性,要是***练习颜体,虽然每一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但是写出来的字肯定都是大同小异的,差别不是很大,那书法也就没有意义了,只是一种文字了,就像英语一样,写不出太多的风格的变化的。
现在其实就有一批人这样练习,它们都选择了一种欧体风格的楷书,写出来的字千篇一律,毫无变化,一个初学者经过我一定的指导,几个月时间就可以和老师写的一样了,还有人把这种书体称为“会流传后世”的一种书体,实在可笑。
想在书法上取得一项成就,必须要学会兼容并蓄、转益多师,掌握了一种书体的写法以后,要去尝试着练习下一种书体,不断的尝试各种风格的写法,最后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风格,一直坚持下去。
在坚持自己喜欢的风格的同时,还可以旁涉其它的书体风格,开阔自己的视野,化百家而成一家,加上自己的性格和修养,才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书法风格。
我们看历史上这么多书法家,每有风格一样的,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风格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表现风格的人的水平有所不同罢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杨风书画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杨风书画作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rtongyifu.com/post/6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