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意趣书画作品欣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意趣书画作品欣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最喜欢谁的书法作品?有理由吗?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最爱赵孟頫的楷书
。
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用一句话形容:继唐代以后,赵孟頫是唯一以楷书进入中国书法史的书家。
虽然赵孟頫的行书造诣也很深,甚至从某些层面上讲要超过他的楷书造诣,但真正奠定他书法一代宗师地位的,是他的楷书。楷书在唐代达到顶峰。欧柳褚颜四位大师将楷书树立起典范。从唐代以后,书法家们大多以行草著称,到了清代又涌现一批篆隶名家。但能以楷书著称,在书法史上和唐四家并列齐驱的,从唐代以后有且仅有赵孟頫一人。
宋四家的楷书也很高,但他们的主要成就并不是楷书而是行书;董其昌、八大山人也是同样。鲜于枢虽然与赵孟頫齐名,但论楷书的影响力,赵孟頫仍然甩了他一条街。唐代以后,唯一能跟赵孟頫拼楷书的只有宋代的张即之。但张的楷书高虽高,却并没有达到赵孟頫那种在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的成就;另一方面,张传世作品太少,影响力也远不及赵。所以,赵孟頫是正儿八经的,实至名归的一代宗师。
我最喜欢蒋维崧先生的书法作品。蒋维崧先生的书法,成功地处理了书论里讲的一些辩证关系,巧妙地将刚与柔、润与燥、轻盈与深沉有机的统一起来,字形简约而不失法度,结构平整中显笔势、峻峭中透骨力。自然率真,清正典雅,浓郁的书卷气,给人以流畅、舒美、陶醉的艺术享受,他也是现代书法史上的通才。蒋先生长期坚持“以文养艺”,即以人格、学问不倦。他70年如一日,博览历代碑刻法帖,精研中华上下几千年的书法文脉,晚年创作的众多古诗文作品深得海内外专家和广大群众推崇。
一、行草书内涵丰富、自具风神。他的行草书师法晋唐,根植二王,并且转益多师,神清骨秀,如行云流水,飘逸峻拔。因先生平时深居简出、淡泊名利、襟怀坦荡、作风严谨,故形成了不激不厉而内涵深邃的书法风格。
二、隶书取法高古。蒋维崧的隶书取法汉隶,晚年借鉴秦汉简帛书又参入篆法,从古劲苍茫中,能由衷感到由篆入隶的奇拙,也为后学学隶书树立了榜样。
三、篆书笔意质朴、圆润、秀逸生动。他的篆书线条清丽生动,笔意质朴洗练,既有殷周铭文那种质朴、圆润、厚重的金石气又展现出一种清新、流畅的勃勃生机。
四、金文典雅俊逸。蒋维崧先生的书法得天時、地理、人和之便,走的是一条学者书法的路子,学艺并重,他在古文字学、书法、篆刻、考证方面的学养使其大大有利于金文研究与创作。他以严谨的文字学家的态度去集金文,以篆刻家、书法家、美术家的态度创作金文,并不断从古玺印、古陶文、诏版、简帛中吸取营养,将金文书法的原貌重现在今人面前。
五、甲骨文的刀刻意蕴。蒋先生也時常临创甲骨文,他在充分尊重甲骨文原貌的基础上,能体现出用笔法来体现刀刻的韵味,这也许是他对书法脉络的贯通。
蒋维崧(1915-2006),字峻斋,1915年生于江苏常州,中国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书法家、篆刻家。193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大学助教、广西大学讲师、山东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文史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学术委员、《汉语大词典》副主编、山东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蒋维崧早年从师乔大壮学习书法及篆刻,后得到沈尹默的教诲。晚年以行书、草书、篆书为多,对古文字学造诣尤深,其篆刻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蜚声于海内外,其书法颇具学者风范。
书法之美还是在与应用。仓颉造字,记载万事万物,方有后世法度。现在流传下来的祖先文化瑰宝,无论是文史典籍,亦或是楼阁匾额、山川崖刻,乃至往来信札,无一不透露出文字书写应用之美。其次才是彰显修为的书法作品艺术之美。
书法是记录文字的书写之道,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前人书写韵律。其美关乎书写者的历史背景、学识修为、人格魅力,三者缺一不可。至于后世以书写之法标榜自身的学识渊博,乃术士之流炫技而非大家。大家者,集大成与一身,可别开天地,创门立派,虽历千古不可朽。
至于喜好因人而异,每个阶段能够欣赏的艺术水准,对作者的历史背景的认同与否,决定了对于书法作者的喜好厌恶。余初学,喜王楷之娟秀,厌颜楷之粗鄙。深入,则喜赵楷之连贯,惊颜楷之朴拙老辣。因而历代名家皆有可取、可学、可喜之处,恨己不能博览众艺之长。唯今理应海纳百川之德,却还是无法接受跳梁小丑之乱象,文字书写之实用价值,在众***穷凶极恶的表演之下变成猴子杂耍取悦众人,不知乐从何来。当下打字取代纸笔,书写逐渐退出文字记录之功,乃成与古人对话之途径,一品茗,一支笔,修心养性之福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意趣书画作品欣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意趣书画作品欣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rtongyifu.com/post/66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