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存世之书画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存世之书画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目前存世最早的画作是朝的?
这幅画作历史悠久,多被宫内收藏,目前是存放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绘画馆之中。
《游春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
这幅经宋徽宗题写、为隋朝著名画家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卷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在隋朝以前,许多画家都无法绘画出精妙的山水画,大多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山水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但是在《游春图》这幅画中,作者展子虔却完美的展现了山水与人物的关系,可见绘画功力之深厚。
唐伯虎有几件存世真迹?
唐伯虎的画存世16幅,其画作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代表作有:《山路松声图》、《双松飞瀑图》、《金阊别意图》、《函关雪霁图》、《梦仙草堂图》、《桐山图》、《班姬团扇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乞诗图》、《仿唐人仕女图》、《陶榖赠词图》、《枯槎鸜鹆图》等。
书法作品(含画中有题字的、及其跋)共计54幅,书法特点是用笔势大力沉,近似楷书,笔笔交代清楚。提按明显,有些像是在啄字,结体上则重心下压,看上去和稳重,在用笔上八面出锋,但在结体上却方正规矩,每一个字中,笔画粗细变化不大。但字与字之间,有时变化很大。代表有:行书七言律诗《谷雨》轴、《落花诗册》、《禅宗六代祖师图跋》、《自书诗词》、《赠周良温诗卷》、《自书诗》、《漫兴墨迹》等。
存世真迹有16幅:
《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江南农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双松飞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金阊别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函关雪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洞庭黄茅渚图》,上海博物馆藏;
《梦仙草堂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西州话旧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桐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班姬团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王蜀宫妓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嫦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端端乞诗图》,南京博物院藏;
《仿唐人仕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陶榖赠词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枯槎鸜鹆图》等。
黄公望除了《富春山居图》还有哪些作品存世?
黄公望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很高艺术地位大画家,曾与王蒙,吴镇,倪潜并称“元季四大家”。
其四人皆受赵孟頫熏陶,继承创新,吸收融合,兼容并蓄,从共性中突破个性,在融古铸今中寻找笔墨意韵,彰显文人情趣,其笔趣天高地迥,清朗明静,万物杂陈,趣致鲜活,密而不滞,虚而石空,杂而不乱,在微雨新晴中错落深远。其文人情趣,温润清逸,黄公望善用相对单纯的笔墨手法提炼个人对自然情境的真实感悟,在奔放的想象中使自我的心境展现于素纸之上,使心灵与之共游,或居其中,或登高远眺,或驾一叶小舟,徜徉于静湖,在虚拟的水色山光里,人造的如梦如幻中,凭虚临江,畅游散怀,望浮云,对青山,过游廊,绕小溪,穿竹林,登曲境,找一茅舍,品茗论道,共叙衷肠,追忆往昔,沉淀浮华,在山水中觅得一方处所净化心灵,获得精神的超越,闲处求清净,心向而往之。这就是他神往中的《春富山居图》。
其实,生活中的黄公望也是经历了一番坎坷,仕途不畅,甚至吃过牢饭,在无奈无望中归于道家,但他更喜欢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情怀,山水画便成了他的精神依托,他注重在自然中写生,常常游历于江南虞山,九峰,富春之间,对景写生,提炼心中所想,其笔墨意趣以山为乐,以水为智,以空为悟,以远为觉,以诗性文化为导向,造型风格谨严,劲挺,细腻,圆融,充分彰显“山为德,水为性”的文人情怀,重视图式的精神性建构。其《春富山居图》成为了传统山水中凝固了的文化符号,体现了黄公望构思立意的倾向性,使人在观赏过程中发散独特的表意空间。
黄公望除了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富春山居图》外,留存于世的还有《溪山雨意图》,《快雪时晴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剡溪访戴图》等。上述作品多为晚年所作,笔力劲健,简洁秀逸,气韵高古,意象淳雅,映现了士大夫阳刚气概,傲然风骨与炎凉世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存世之书画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存世之书画作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rtongyifu.com/post/73536.html